当前位置:乐乐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6篇)(范文推荐)

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6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2-11-02 16: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6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6篇)(范文推荐)

篇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加强实践教育是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一直以来,共青团xx省委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为之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服务载体。

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共青团组织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常规性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并在实践中发挥所长,扎实为基层做好事、做实事,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服务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今年暑假,全省2500余名师生组建了200支团队积极参加由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乡村振兴局、省林草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学联开展的20xx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基层,深入农村。莘莘学子用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之花在xx大地上绽放。

在实践中为民办事

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省广大青年学生立足所学专业,发挥智慧才干,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本领,提升素质。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魏家堡村,xx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深入基层,体验基层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护理、医学检验等医学专业知识为村民服务义诊看病。今年75岁的蒋发存爷爷看到前来义诊的学生志愿者赞不绝口:“现在的孩子真能干,学习又好,工作又认真,他们各个发挥优势,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xx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干事孙瑜说:“我们团队将学生志愿者按专业、按特长、按能力分别分为‘送医送药’‘普通话推广’‘志愿者宣讲’等五个小分队。在开展义诊看病的同时还进行捐赠活动,将被褥、书籍、书包、口罩、手消、消毒液等物资发放到村民手中。”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为契机,今年的“三下乡”活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围绕党史学习、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环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9个方面组建的省、校、院系三级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xx市xx区巴藏沟乡索家村,xx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人潮涌动的集市向过往村民、路边摊主讲解火灾自救逃生和初期火灾扑救知识、家庭防火基本常识,并现场详细解答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消防安全疑难困惑。

用知识和才能

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徐贵斌是xx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消防201班的大一学生,也是这次暑期“三下乡”众多志愿者的其中一位,这个假期将成为他一生中难忘的剪影深藏于记忆深处。

“这个暑期,我和大家一起来到了xx市xx区巴藏沟乡索家村,在这里我给留守儿童辅导暑期作业。我永远记得那天下午,正当我在洗菜做饭的时候,几个孩子背着手,排着队站在我后面,紧接着我就看见一个个小手伸了出来,而手里是他们用野花编织成的五颜六色的花束,‘徐老师,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喜悦与激动,对我而言一大堆的荣誉证书都不及这些花束带给我的荣誉感。”

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清澈透亮的双眸,一颗颗纯真质朴的心灵,这个暑假,因为有社会实践活动而更加有意义,让徐贵斌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收获满满。

xx民族大学藏学院19级文学班的李科吉,是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语推广实践小分队的一名志愿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xx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下多巴村的孩子们上普通话课,讲台上明毛却吉小朋友用普通话给大家分享着红色电影的观后感。为推广和加强基层群众以及在校小学生的普通话应用和学习,她和小分队的志愿者们针对当地的学生做了一期口语训练。对于下多巴村的群众和学生而言,因为这次活动他们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李科吉和她的小分队用普通话向村民讲解党史知识,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村民心中。

为探寻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今年7月,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践队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古边村和磨尔沟村,免费为两村乡村旅游项目拍摄专题宣传片,更换景区宣传展板,并为村里200余名老人拍摄证件照,充分结合学校专业特长办实事,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着、奉献着、服务着。

xx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志愿者还赴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党建+团建”20xx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生态保护宣讲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实践活动。“三江源生态保护·青年宣讲团”到当地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和牧民进行“党建+生态”宣讲,号召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环境保护、爱护美丽家园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江源生态保护·青年宣讲团”成员给公园内参观湟鱼洄游的游客宣讲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美丽画卷。

在实践中学习创新理论

坚定理想信念

理论武装头脑,奋斗谱写青春,志愿者坚持实践锻炼与理论武装密切结合。xx大学党史学习实践团通过开展“诵读党史经典书目”、学习“南泥湾精神”活动、“我心中的祖国”绘画活动、党史知识有奖问答、“最美新时代”线上摄影比赛、观看红色电影等“读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在实践村社宣讲党史。

xx民族大学法治宣讲队赴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军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班玛县红军沟纪念馆,追随先辈足迹重走红军路、红军桥,体味红军长征的艰辛。

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分别前往xx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双树村和班彦村,学习红色双树精神,切身体会脱贫攻坚后班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青年学子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厚情怀。同时,联合南门峡镇团委组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采用“宣讲+汇演”的方式,为全镇群团工作人员讲党课,并通过文艺汇演、朗诵、红歌大合唱等形式,为村民开展党史学习宣讲。

我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20余年,覆盖了全省85%以上的县区。一直以来,团省委紧紧围绕服务学校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开拓“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活动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群众中了解省情、拓展眼界、提升素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调研考察、参观走访、志愿服务……我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们从学校走向基层,从课本走向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既阅读着社会这本大书,也体悟着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更在挥汗如雨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丰富眼界开阔胸襟增长才干

如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如何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我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今年暑假期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取得了可喜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团中央联合13个部委正式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随后逐步在各高校开展,时至今日已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常规性活动,成为共青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我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20余年,一直紧紧围绕服务学校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立足共青团的组织化动员优势、社会化动员经验和网络化动员特色,每年组建省、校、院系三级团队近3000余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必由之路,成为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年学生唯有把蓬勃的青春热情融入到火热的实践中去,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结合起来,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把青春之歌谱写得更加雄浑激越。

今年大中专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法治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等9个方面组建近200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立足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切体会“一优两高”、“五个示范省”建设、“四种经济形态”、“十四五”规划等等国计民生的大事,丰富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毕业后立足所学专业、发挥智慧才干,投身新xx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百年党史润心智,火热盛夏志愿行。我校4支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共计志愿者49名师生,于xx月xx日至xx日分别在xx区各乡镇、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地,围绕脱贫攻坚成果普查、普法宣传、理论宣讲、禁毒防艾宣传、情暖童心、民族团结六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xx月xx日上午7:30,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各个小组在民族团结小组的带领下,跳起了彝族特色的舞蹈《乌蒙欢歌》,40余名师生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9:00,各小组师生在xx中学道德讲堂举行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会议由“三下乡”临时团支部书记张婷婷同学主持,“三下乡”各小组成员及师生参与会议,学校党委书记陆官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各小组同学分享交流了活动期间的心得体会,各位指导老师也总结了各小组在一周的工作情况。

陆书记肯定了“三下乡”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号召广大同学要积极参与更多的公益性社会实践项目,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梦想而奋斗!

下午13:00各小组登上了返程的汽车,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并于下午15:00在大学城校区自信楼举办了汇报演出。小组成员用各具特色的作品为自己一周的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向辛苦带队的老师告别!

篇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为积极响应20xx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承担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xx大学自动化学院“巩固脱贫成果·研察社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在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张尚斐老师的带领下,于xx月xx至xx日前往xx市乡村振兴局、尼山镇、石门山镇等地开展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儒乡红魂,滋养初心;振兴座谈,宏览全局;特色产业,夯实基础;普法宣讲,闪耀人文。

在调查过程中,调研团了解到:八年脱贫攻坚战役中,xx市石门山镇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xx市又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在2019年,xx市尼山镇成功创建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如今走在尼山镇、石门山镇的村道上,看到的是现代化的果蔬花卉种植基地、循环高效的林下经济等产业建设,别墅群、村花园等乡村民居建设,孝德惠老的幸福食堂、惠及民生的河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儒乡红魂、良好家风等精神文明建设,深深反映出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

汲取儒乡红魂,滋养引领初心

为赓续百年光辉历程,研学并将红色精神融入调研中去,同时为xx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提供精神引领和理论指导,调研团来到xx市第一个党支部红二师支部纪念馆,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参观学习,研习红二师革命精神,为巩固脱贫攻坚以及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在精神支撑,涵养初心。

了解到文化圣城xx始终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脱贫心志”,实践团走进尼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团委书记刘文科、志愿讲解员徐慧向调研团介绍到,当地坚持以丰富的活动载体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以精神促脱贫,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下村风和村民的生活变化,更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实践团进行入户采访,并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和问卷反馈出,以鲁源新村为例,当地创建“文明村镇”“清洁庭院”等活动,有效树立了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走出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xx致力打造“孝德之城”,建设幸福食堂。幸福食堂中,老人们笑语盈盈。在与镇妇联主席孔凡玲、石门山镇西焦沟村书记张树亮以及老人们的交流中,调研团发现幸福食堂不仅有效解决贫困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还能提供精神交流的场所,解决贫困老人的陪伴问题,大大提升幸福感。

开展振兴座谈,统筹宏览全局

为从政府角度掌握xx市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宏观概况,把握全市的工作开展情况,调研团走进xx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座谈会,张尚斐书记与xx市乡村振兴局孔领航、董良至两位代表出席本次座谈会。通过这次的座谈会,调研团了解到xx市五大振兴专班齐头并进,多方助力,多措并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为从宏观把握尼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团队在镇政府以座谈会形式展开调研,尼山镇党委委员王宇、团委书记刘文科等出席本次座谈。通过此次座谈会以及会后与王委员、刘书记的深入访谈,队员们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围绕“五个振兴”对尼山镇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目前,尼山镇以儒家文化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开发了当地特色旅游项目——尼山圣境,激活当地的经济,逐步成为省级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

考察特色产业,夯实振兴之基

亲历乡村,调研村情,实践团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原则,开展村镇特色产业实地调研,依次参观了尼山镇和石门山镇的特色产业项目。

在参观尼山镇xx尼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总经理颜景芳和棚内技术员介绍到,通过培植有机葡萄等优质农产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农民了收入。同时融合产业扶贫项目,以“保底+分红”的模式,有效保障了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

通过对尼山镇鲁源新村的调研,队员们发现不仅人人都住上了别墅房,村集体还引导农户流转闲置的房屋,按照“里仁美宿”标准进行民宿改造,并纳入到第三方平台进行管理运营,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旅游饭”。队员通过采访多家民宿老板了解到,“土地承包出去得到了分红,再加上经营民宿的收益,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表示大力支持。”

在石门山镇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来到“花开万家”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的旅游产业扶贫基地,随处可见各种农业技术揭示着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此外大棚种植的蔬果除销往市场,也用于酿酒等深加工过程,从而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在村书记张树亮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石门山镇西焦沟村孝德福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发展香椿种植及林下养殖,不仅提高当地产业效益,并且通过产业分红帮扶贫困户,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去年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养鹅摘香椿务工收入增加近八万元。合作社进一步引入栽培了具有品种优势的黄金谷,一般在中秋节左右收获,收入十分可观。该合作社有效预防返贫现象发生,为后续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打下基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过渡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乡村产业原动力。

开展普法宣讲,闪耀人文关怀

乡村振兴的路上不能忘记老人。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之际,调研团队在幸福食堂内向老人们开展了基于西焦沟村的发展现状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交流会,会上从《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什么,作为西焦沟村的老百姓为什么要了解这部法律,以及有哪些规定需要老百姓精准把握三个方面向就餐老人传递了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方面的最新法律讯息,有效调动了西焦沟村老年人参与进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的热情与积极性。

“幸福食堂好,幸福食堂好,幸福食堂多亏了我村的好领导……夏天不吃腐烂饭,冬天能吃热腾饭。食堂老人多舒坦,心里高兴又喜欢,幸福的生活到永远,到永远!”西焦沟村一位老奶奶作为幸福食堂的“老顾客”,以歌声传唱出来的西焦沟村人民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团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肩负起时代重任,为乡村振兴注入热血,贡献力量。至此,xx大学自动化学院“巩固脱贫成果·研察社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赴xx调研团的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调研团将依旧在路上,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篇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学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成立了“三下乡”的实践团队,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其中xx市完小支教队的志愿者之一。在这次活动中,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参与了社会调研活动,完成了小学支教任务,同时在夏令营期间与其他志愿者开展了许多活动。自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和经验,认识了一群活泼热情、乐观昂扬的优秀志愿者,还与夏令营的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可谓是收获颇丰。下面我将就这二十天以来的收获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社会调研感悟

首先,在罗老师等的带领指挥下,我们参观游览了xx镇的许多著名文化景点,如秧田村耕读文化馆、“博士村”教育振兴基地、“孝文化”山庄等系列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命题的文化名胜。我想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耕读文化村来谈谈我的内心想法。

我很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能见识到秧田村当地的特色耕读文化。所谓耕读文化,村委邓书记向我们解释道,即一种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一代代传承发展的文化现象。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作为价值取向,的确是最适合底层劳动人民的学习和劳动的祖风家训。听了邓书记的详细讲解,从当地耕读文化筚路蓝缕的发展初期,到人文荟萃的“文光书院”,再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博士村”,秧田村的特色耕读文化仿佛一条从高山流出的小溪,经过长途跋涉,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流,最终成为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在耕读文化馆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的熏陶之下,我感受到来自千年前,诸贤对于后世希冀的目光,那目光穿越长长的历史,直击今日之我的内心深处。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勤耕重教,耕读传承,中国的耕读文化孕育了数不清的优秀学子,也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献。今日之我们,站在新时代浪尖,更应该弘扬和重视耕读文化的传承,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更多的人从耕读中受益身心,从耕读中感悟教诲,无论何时何地也不忘读书。

在参观耕读文化馆之外,我们志愿者一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还参观游览了当地的其他文化景点,如老槽门、捞刀河、古龙井等。在这些地方,通过介绍牌,我们认识了解到秧田村的一些特殊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让我对秧田村又添了一层新的认知。

不仅如此,令我印象颇深的还有两点,一是村里道路两旁,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置有垃圾桶,街道上几乎看不见什么垃圾,干净整洁,让人感到十分舒适;二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有家风家训的标语牌,多是四字词语,简单明了,但简单的字句就可见先辈们对子孙后辈的殷切厚望。依稀记得有像“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样的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也有很多是注重勤劳美德的培养。如此,当地民风之淳朴,文化气息之深厚,可见一斑。

总之,参观秧田村的所见、所闻,都给了我极大的感触和体悟,秧田村成为示范“博士村”不是没有其道理和实力的,说实话,我很向往这么一种民风淳朴、耕读并重的生活方式。那么,要想过上这么一种向往的生活,就需要身体力行地践行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尽自己的努力推广和发扬耕读文化,使其成为一种人人都向往、人人都推崇的生活文化。

二、教学工作心得

教学事务到最后几天感觉上逐渐变得稀松平常了,不是说对支教任务感到疲乏厌倦,而是说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变得平常化、习惯化了,就好像是自己已经和学生们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师生关系了,虽然说这种感觉可能只是一种错觉,毕竟通过支教建立起来的短期关系终归会是脆弱的。所谓平常化,只是觉得自己在上课过程中,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支支吾吾,不知道该讲什么,周围全是孩子们的喧闹,课上四十分钟每一分钟都过得十分煎熬和无奈;但到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控课堂节奏了,完全能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讲完自己预备好的教学内容,也不会再有慌张不适的紧张感受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有想补充的内容没有讲完的情况。这算是我自己感受到的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支教之外的其他活动带给不了我的体验和成长。

不知道其他志愿者们会怎么想,但于我自身,我是感到幸运且幸福的。幸运是很高兴自己能和这么一群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待在一块;幸福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我能学习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以及大学繁忙生活之外的充实平静。很快这二十天的支教活动也要走向结尾,不知道我们这些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短短二十天的师生情是否也将会随着我们的离去而慢慢淡去。这二十天于我们志愿者而言,一定会是一个很难忘的经历,一段很深刻的记忆。想起刚参加支教的那几天,和一个学姐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提到支教的“双刃剑”说法,时间到了,就该离开,留给那些孩子们的,只是不舍与思念,但我仍旧倔强地认为,在支教时光里,我们给孩子们带去的如惊鸿一瞥般的刹那感动,将会成为余生砥砺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也会成为支教志愿者们心中一个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陪伴一生。

在复习教材内容之外,我也发现了很多作业习题中存在的问题。作业习题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粗心时常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还有部分学生是概念混淆的问题。所以在讲题过程中我不仅会把题目解析清楚,同时也指出了那些本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将基本数学概念用最通俗最形象的形式重新对学生进行解释,并在课后找小部分犯错较多的学生进行详细辅导纠错。一直以来,我都是以这种课上集中讲错题、课后逐个析错因的模式进行教学,很多同学的课后作业也有了很大进步。

但到后面夏令营距离结束仅有几天的时候,学生身上的问题也都暴露无疑。站在讲台上的我,看着讲台下正襟危坐的孩子们,有时甚至不知道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临近闭营的时候,班里的小孩子们都越来越兴奋,上课心不在焉的人愈来愈多,作业态度散漫的人有增无减。如果是按照原先自我计划的那样,课后挨个点评纠错,现阶段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无疑是巨大的,我还在摸索一种既能够方便学生认识并记住自己的错误,又能够减轻逐个讲解分析错因和点评作业态度的工作量这样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我还需要不断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反思以求达到这个目的。一次数学课堂,下课铃响,我还没有讲完题没有说下课,讲台下的学生就一窝蜂冲出了教室。我当时内心是既无奈又气愤,无奈是作为老师,我的师威师信竟如此不值一提;气愤是作为学生,一点都懂得不尊重老师。所以当下我就把跑出去的学生又叫了回来,冷着脸训了他们一顿,听到我的训斥,个个又都坐得笔直端正,看到他们这样,我心下又是一阵叹息,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他们。

管理一群小学生,也许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持久的耐心,更重要的是时刻都能保持端正的教学心态,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姿态,给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为他们的童年带去积极正能量的光环。到这个时候,我的支教工作算是正式步入正轨了,但刚步入正轨,就要到站下车,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的憾事。我很想让他们多学到一点知识,也很想多了解一点他们的真实内心。我们这些所谓义务支教志愿者,大概就是要走进留守儿童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米阳光吧。

越到后面,我越开始深思自己参与支教的意义所在,反思最多的还是有关“教育共情”,但“教育共情”实在是个过于宏大的话题,也是现在的我无法完全领会和参悟的。何出此言呢?本来以为自己能够胜任支教工作者这样一个传递爱心与温暖的工作岗位,内心中对于“教育共情”也有了一些简单的感悟,但在最后几天的支教日程,学生的躁动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下午最后一节课,离放学还有十分钟,学生们就纷纷开始背起书包准备往外走,看到这样一幕,我心下只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无法梳理好内心复杂混乱的情绪,更无法从这些天自己的经历体验中总结归纳出自己对于“教育共情”的态度和看法。

该怎么说呢,以我现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仅仅是作为一个临时支教者,或许是远没有资历来评说这样一个宏大深刻的话题吧。有天晚上在会议室备课时,偶然地一瞥,我看见了墙上宣传栏的“共情教育工作者”,看见他们慈祥和蔼的面容,我的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归根结底,所谓“教育共情”就是能够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们行为的合理性,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些时候,真的不是我们缺乏教育共情的能力和想法,只是从小接受传统中国式教育的我们,可能更习惯以僵硬的说教方式去教育学生,但也正是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变得偏激、易怒和暴躁。或许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的不是“说”,而是“听”,“说”不是解决问题矛盾的关键,倾听才是更能体现对孩子们尊敬而且平和的交往态度,关键就在于理解和陪伴,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鉴于放学时出现的混乱状况,后来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们站了五分钟,并用沉默的眼光扫过他们每一个人,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廉耻心的学生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的确,很快学生们就从课下的喧闹中安静下来,耷拉着半边脑袋站在座位旁。我清楚二年级小朋友们喜欢玩耍的心理,但我需要让他们认识到,既然选择了留在夏令营,就要让夏令营这短短二十天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养成好习惯,也认识新朋友新老师,否则来到这里的意义也就只剩虚无。我来到这里的初心也是想着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欢笑,带来新知识。经过这几天的折腾,今天课上的学生终于回到了之前的积极活跃的课堂状态,也许是因为最后的考试,也许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沉默。但这些都已不再重要了,我觉得不管是志愿者老师,还是学生自身,支教的时光本来就不长,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与对方相处就应该以真心换真心,双方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度过课堂的每一分钟,这样的支教才会是圆满的、成功的。

我不希望人走茶凉,也不希望离开时满是遗憾。我想象中的离别应该是师生齐聚,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学生能在我们的眼里看见蔚蓝深海,那里,海天相接的地方,正缓缓升起一轮红日。我们也能从学生的眼眸中看见漫天星辰,那里,落日的尽头,宇宙无垠无际。

三、实践活动体会

在日常周六那天不上主课,我和班上其他老师带着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礼堂进行团建活动,但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参与组织这样的小朋友联谊活动,没有相关经验,也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举措,使得两个年级加起来一共七十来人的小朋友们互动度和参与感不是很高。虽然走完了大致的团建流程,还有很多积极参与节目表演的学生脱颖而出,但在整个过程中也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小朋友自顾自地玩,不听从老师的指挥和管理,在礼堂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团建的秩序。这次活动尽管说不上是失败,但就团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言,都是我们在活动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总结的。总之,这次团建联谊,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也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和改进。只有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提升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利用课余时间,我们还筹建了合唱团、舞蹈班和志愿者朗诵队,来为最后的欢送仪式作准备。在闭营仪式到来的最后几天里,多次梳理彩排了每一步流程。不得不说,因为人手有限,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要参与节目彩排的每一个环节,相当于仅靠着我们这十三个人撑起了“一台戏”,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是初体验,第一次自行组织一次大型活动,第一次尝试每一处细节都参与其中亲力亲为。闭营仪式的准备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每个人负责的板块也都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整个仪式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节目的音频没有剪辑好,会影响现场负责背景音乐播放的人员,也会多多少少影响活动现场的节目效果。虽然为了办好最后的闭营仪式,我们都选择熬到了深夜才从办公室离开,但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声抱怨,参与彩排的大家都对最后的欢送仪式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们一定会满载着欢声笑语离去,为这次支教志愿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一段珍贵且美好的回忆。

结语:闭营仪式结束,给学生们发完奖励和纪念品,也就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了。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问我,我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参加义务支教的。我的回答很简短但也很有力,“我来到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是纯粹地想和你们成为朋友。”是啊,“朋友”,多么朴实无华的字眼,遇到你们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

我知道这次支教活动中我还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会不断从不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自我。须知,身为支教志愿者,我们应时刻秉持不怕吃苦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还要有一颗感恩他人、乐于奉献的心。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完备自身,也会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积极投身于更多需要帮助的志愿活动当中。我也会将这二十天以来的辛酸和感动深埋心底,化作新的动力源泉,继续前行,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漫漫大学路,且行且珍惜。

篇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20xx年xx月xx日,我校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开始了第二天的实践活动。

早上九点,普法组、情暖童心小组、民族团结小组和禁毒防艾小组分别往xx市xx区xx乡、燕楼镇以及高坡乡开展脱贫攻坚核查工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各小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圆满完成了当日的工作。

当天下午,完成调查任务后,普法组冒着大雨走进村民家中,普及预防电信诈骗和《民法典》的相关知识,他们与村民聊家常,既普及了相关知识,也拉近了村民与法律之间的距离。

禁毒防艾组走进xx乡卫生院,向村医咨询了当地的禁毒防艾宣传工作进展情况。从院方代表口中得知:xx乡一直致力于禁毒防艾的宣传工作,目前辖区内无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患者。

其余各组在完成调查工作之后均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了交流。普法组成员卯义在接受采访时说:“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我们从基础扶贫干部身上看到了他们铭刻内心深处的道义与担当”。

18日晚八点,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团支部主办了一期微团课学习,活动由临时团支部书记张xx同学主持。张xx同学通过PPT讲解了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和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号召在座的同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xx老师强调: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青年应该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乡村振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希望大家能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到更多的社会知识,为将来奉献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为了更好地了解春砂仁的性能、生产与售卖的情况,2022年xx月xx日xx师范学院食品科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春砂仁之乡——阳春,在此开展了关于春砂仁的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此次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围绕关于春砂仁一系列的市场情况开展的,其中问卷的内容涵盖了包括普通民众、专卖店的销售员以及种植春砂仁的本地农户。

通过实践队的调查我们可以从市民的口中得知,在阳春的春砂仁规模并没有很大,原因是在近几年在阳春适宜种植春砂仁的土地不断减少,且随着天气的恶化,温室效应的加重,春砂仁的结果率大大降低了,春砂仁的制作工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其中一种,国家也相当重视春砂仁的发展,作为四大南药之首,其功效也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实践团的调查可得知,虽然现在春砂仁的产量较少,但是正在着手准备加大对科技力量的投入,用一些科技的技术来改进春砂仁产量少和制作过程工序复杂的一系列的问题,“春砂仁种植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相对滞后。好在国家出台的一揽子税费优惠政策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让我们可以投入大量的技术研究经费,聘请各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进行春砂仁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春砂仁的产量。”

今日实践团在进行问卷采访的收获颇为丰富,春砂仁不单单只是能作为一味中医药材,还能发展出其他的产品,扩大了其产业链,增加收益,拉动本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阳春种植春砂仁的村庄的乡村振兴。

推荐访问:暑期 三下乡 题目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6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精选6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乐乐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1018972号-1